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效益显著提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顺应历史潮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成为全球贸易大国?哪些基础和优势支撑我国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全球贸易大国地位的巩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我们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加快推进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福军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问题一:哪些基础和优势支撑我国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
赵福军:贸易大国地位的形成,不仅离不开我国制造业、服务业发展,更离不开我国产业链生态系统竞争优势的形成。
(一)我国制造大国、服务大国地位形成,推动我国形成贸易大国
制造业、服务业等是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制造大国、服务大国地位,必然会推动我国形成贸易大国。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依靠较低劳动力、土地成本等低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当此之时,我国劳动力不仅成本低,而且规模大,加上特别能吃苦耐劳,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不断上升。顺应成本上升及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要求,我国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在纺织服装、家具等传统产业开展研发,提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还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巩固制造业的全球地位。2010年开始,我国已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
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对教育、旅行、健康等服务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多,我国服务消费时代来临。与此同时,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4.6%,上升至2023年的54.6%,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服务大国。
(二)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比较优势升级,不断塑造并提升我国贸易大国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比较优势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改革开放之初以低成本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以低土地成本、低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吸引外资,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全球分工。
二是新世纪以来逐步形成综合竞争优势。近十多年来,虽然我国的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在减弱,但逐步形成了综合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已达到4亿多人;人力资本不断提高,2021年我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规模为全球第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988年的9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3万亿元,投入规模跃居世界第二,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3年的第12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我国高铁、高速公路、机场、航运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发达,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完善;产业链配套逐步健全,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多数材料、组件都能找到本土供应商,形成产业上下游分工合作深入、高效协作的产业链网络体系。
三是当前正在形成以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产业生态系统竞争新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各种要素不仅能适应产业链发展需要,而且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之间协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形成具备全产业链创新能力。我国除了在关系安全发展领域和少数领域需加快补齐短板,一般行业都具备了从原材料种植、生产制造、研发、运输物流到维修、知识产权、金融、标准制定等产业链所有环节的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虽然生产制造成本比以前有所提升,但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比较优势不断升级。2022年、2023年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就体现了形成以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产业链生态系统竞争优势。正是比较优势不断升级,才能适应全球竞争,才能不断巩固我国贸易大国地位。


问题二: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
赵福军:我国贸易规模大、贸易地位提升、贸易贡献大、贸易影响力大,这四个方面铸就了我国全球贸易大国地位。
(一)贸易规模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物贸易快速发展,货物贸易规模从1982年的416.06亿美元,上升至2023年的5.94万亿美元,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从货物贸易规模全球排名看,我国从1978年的第29位,上升至2013年第1位。除2016年外,2013年以来的其他年份均保持货物贸易规模全球第一,即2017年以来,我国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全球第一大国地位。从货物贸易占全球货物贸易比重看,我国货物贸易占全球的比重从1978年的0.8%,上升至2023年的12.3%。
在我国成为货物贸易全球第一大国的同时,一些产品出口量也位居全球第一位。比如: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汽车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汽车出口达526万辆,跃居世界第一位;出口笔记本电脑1.4亿台,出口手机8.02亿台,是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手机出口国。
此外,随着产业转型、货物贸易发展及对外投资增多,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大国。服务贸易规模从1982年的46.94亿美元,上升至2023年的9331.2亿美元。在服务贸易规模扩大的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在全球的地位大幅提升。2012年成为全球第五大服务贸易大国,2014年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贸易大国,除2020年外,2014-2022年的其他年份我国均保持全球第二大服务贸易大国地位,2023年略降为全球第四大服务贸易大国。
(二)贸易地位提升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依靠低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低端。近二十年来,我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促进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从2000年的370.43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8425.42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货物出口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14.9%上升至2023年的24.9%。与此同时,我国在很多新兴领域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在部分领域处于领跑地位。比如:2022年、2023年我国出口“新三样”中的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近十年来,我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力度,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规模从2012年的1623.4亿美元,增加至2023年的3859亿美元。与此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全国服务贸易的比重从2012年的33.6%,上升至2023年的41.4%,上升了7.8个百分点。
(三)贸易贡献大
不断增加的进口规模,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我国进口规模不断扩大,从1982年192.85亿美元,增加至2023年2.56万亿美元。我国进口,就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不断增大的进口,为全球贸易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注入了确定性。
我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很多中间品,经过加工制造后再出口,促进世界贸易循环。近十年来,我国进口中间品占进口总额的六成以上,其中2023年占比高达79.4%,进口的中间品作为投入品,经过加工制造后,又将制造后的部分产品出口。与此同时,我国在贸易上实施改革创新,既促进了国内贸易发展,也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比如:我国近年在通关便利化方面实施改革创新,不仅大幅降低了我国通关时间和成本,也是为全球降低通关时间、通关成本做出了贡献,为全球贸易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四)贸易影响力大国
我国已成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处于全球重要贸易枢纽地位,任何贸易举动会对全球贸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任何贸易发展动向都会引发全球的关注和重视。当前,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在贸易上表现为正成为全球贸易中心。比如:上海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助力我国打造成为全球贸易中心。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努力争取大宗商品定价权,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等,并推动我国制订的标准走出去,不断提升国家影响力。

问题三:如您刚刚所讲,我国全球贸易大国的地位不断巩固,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赵福军:贸易发展,会通过产业链辐射国民经济发展。我国在全球贸易地位的形成并不断巩固,促进我国港口、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
(一)带动交通运输、港口、基础设施发展
贸易是物流、交通运输、人员往来、对外投资等的重要基础。成为全球重要的货物贸易大国,带动了我国东南沿海港口、国际运输等发展。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以“大进大出”方式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大量进口原材料、能源、资源,加工制造后出口给世界,这种贸易发展方式,带动了物流业发展,为我国成为全球物流大国、提升东南沿海港口在全球港口中的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东部沿海一些港口跻身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20强行列。2023年我国内地有6个港口入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强。全球重要的货物贸易大国地位也带动了我国服务贸易、金融、人员往来和对外投资的发展。截至2023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96万亿美元。
(二)促进国内经济循环
我国外贸企业为出口开展的经营,会拉动大量就业。目前,我国外贸带动1亿多人就业。居民一旦就业,就会获得收入,并产生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循环。
进口技术、能源等有助于国内大循环。我国原油进口从2000年的7000多万吨,增加至2023年的5.6亿吨;近二十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稳步上升,年均增长10%以上;进口知识产权等服务不断上升,进口知识产权使用费从2000年的12.81亿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424.90亿美元,进口知识产权相继转化为产品、技术,助力我国国内循环和高质量发展。
(三)促进国内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我国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出口货物,产品品质和质量必须达到欧美国家市场要求,这本身就有助于提高自身产业发展水平。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积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施制度型开放,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生产面向国内销售的产品、服务,对内外贸产品实行同品同标同质,大幅提升了国内产业发展水平。

问题四: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您认为,我们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推进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赵福军:总体而言,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巩固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提升我国的全球地位和影响力,要从贸易本身发展及支撑贸易发展的制造业、服务业上系统发力。既要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也要加快打造形成新竞争优势,推动贸易与制造业、服务业之间、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之间的良性互动,夯实贸易底盘。
(一)加快打造产业链生态系统竞争新优势
当前和未来,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今后,越是国际环境不确定,越是国际竞争激烈,越要充分发挥正在形成的以创新为重要特征的产业链生态系统竞争新优势。这种系统竞争优势的主动权要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以系统竞争优势,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优势。
(二)加快推动贸易与制造业、服务业、交通运输等之间良性互动
推动货物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推动贸易强国建设。更为重要的是,要推动制造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与贸易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格局。不仅要充分发挥贸易对制造业、服务业、交通运输、港口、金融等领域的带动作用,也要加快推动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教育强国、金融强国等建设,为贸易强国提供有力的支撑。随着我国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要充分发挥对外投资对贸易的带动作用,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作用,夯实贸易强国建设底盘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国内产业链对贸易的支撑作用,但利用国内资源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贸易发展的支撑和联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今后,要依托国内资源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塑造具有特色、独具竞争力的产业,不断增强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应对未来具有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更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底盘,夯实我国贸易发展的基础。如果产业链的种植、加工、制造、研发、销售等各环节,按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经营,能够在国内形成循环,在国际市场上也必然会有竞争力。不管未来国际环境如何变化以及有多大的不确定性,扎根在国内大循环基础之上的产业、贸易都将会有竞争力。